202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面推广数字见证系统,打造‘阳光交易’服务品牌”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全力提升交易采购服务质效,全面优化交易采购营商环境,着力促进平台运行规范化、业务服务标准化、交易采购数字化、规则流程便利化,更好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采购工作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2024年交易额保持20%以上增幅,为荆门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一、坚持政治统领,高站位抓好党建主责首责
1.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和“首要内容”制度,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学习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组织建设,着力增强机关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打造标准化党支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桥梁作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严格规范信息发布审核和保密审核工作机制,强化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阵地作用。(责任科室:机关党支部、办公室)
2.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以“清廉科室(阳光交易示范岗)”创建为抓手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结合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监管改革窗口期开展“纪律作风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解决交易领域“庸、懒、散、慢”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效运用“四种形态”,严格执行“两谈话两报告”,力争“存量问题清零、新增问题为零”。(责任科室:机关党支部)
3.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班,常态化开展集体学习和研讨交流。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共同缔造理念,常态化下沉包联凯龙社区、草坪村一线,力争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责任科室:机关党支部、办公室)
二、坚持以进促稳,高标准完成目标任务
4.稳步拓展交易规模。按照“应进必进”原则,严格执行招标采购相关法律法规和负面清单制度,统筹对接国有企业、市直部门和其他交易平台,加快打通电子交易系统和受理服务渠道,逐步拓展工程建设、政府集中采购、分散采购、土地和矿业权、产权要素以及限额以下等项目进场交易。稳步探索“公”带“民”交易服务,按照“能进则进”原则,为100家有贡献重点民营企业开通交易直通车。强化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应用,按照“应统尽统”原则,全面汇集整理全市交易采购数据,每季度、半年、全年开展一次公共资源交易数据统计分析和趋势研究,统计分析5000万以上重点项目清单、中小企业中标比例和“评定分离”等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2024年全市交易额保持20%以上增幅,交易额达到456亿元,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责任科室:受理发布科、现场管理科、信息技术科)
5.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降成本为重点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以全面落实高频证照免提交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全流程电子化改革,以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和政府采购“多方互评”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信用评价管理体系,以推广应用“中介超市”“标证通”“招信码”为重点推进平台信息互通共享。按照“应复制尽复制、能创新尽创新”的原则,全力做好先行区创建的复制推广和“小切口”荆门经验创新工作,争取两项考核指标排名稳中有进。全面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开展年度框架协议采购,政府采购预留份额提升到75%以上,中小企业中标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责任科室:受理发布科、现场管理科、政府采购一科、政府采购二科)
6.持续提升系统智慧化水平。加快推进应用数字见证系统,制定数字见证实施办法,构建“线上数字见证为常态、线下人工见证为辅助”的见证新模式;优化完善交易采购系统功能,增加招标文件“在线检”、信用评价功能,推进智能辅助评标,完善框架协议采购系统;优化登录界面、代理评审操作界面、投标界面等功能,推进系统由“能用”向“好用”转变。(责任科室:信息技术科、现场管理科)
7.常态化开展跨区域合作。在坚持规模以上项目省内远程异地评标率100%基础上,积极推进政府投资工程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鼓励标准以下、目录以外的项目采用远程异地方式进行评审。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进一步升级完善场地硬件设施和交易采购系统,主动对接省中心一体化平台建设,调整优化省内、省外远程异地评标点位,强化交易场所管理服务能力。建立“宜荆荆恩”城市联盟重大课题攻关协作机制,筹备召开“宜荆荆恩”联盟会议,推动“宜荆荆恩”平台互联互通、功能互补互促、成果互惠互利。(责任科室:现场管理科、政府采购二科、信息技术科、办公室)
8.着力补齐信用体系建设短板。制定信用评价管理规程,重点探索“智慧见证 多方互评”模式,结合数字见证系统开发应用,广泛邀请社会监督员等相关各方对参与资源交易采购的市场主体进行评价,并对评价情况及时公示,实现进场项目“应评价尽评价、应公示尽公示”,供招标人在确定中标人时作为参考依据。全力推进“招信码”应用,进一步加强招标代理机构诚信管理,实现代理机构从业人员“亮码上岗”。(责任科室:现场管理科、政府采购二科)
三、坚持夯基固本,高水平推进提质增效
9.坚持品牌化工作思路。做深做细做实三大工作品牌,实现品牌真正有内涵、能支撑、可持续。擦亮“阳光交易”党建品牌,持续开展“阳光交易红旗手”和“阳光交易示范岗”创建活动,拍摄以“廉政”为主题的第二部宣传片,提升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能力和水平,通过服务转型推动交易采购领域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擦亮“全生命周期”服务品牌,以“高质效服务好每一个招采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固化标前、标中、标后的全链条服务规范,进一步细化政府工程与民营企业、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等全覆盖服务规范,进一步优化线上平台与线下现场全要素服务规范,通过服务规范化推动营商理念的落地落实。提升“全流程全覆盖”内控品牌,坚持应开放尽开放、应规范尽规范、应管控尽管控,重点围绕规则再优化、流程再简化推进标准化建设,规范交易场所标识标牌设置和硬件配置,优化交易采购服务事项和工作流程并编印服务指南,修改完善见证服务规范、不见面开标服务规范、远程异地评标服务规范、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制度,对招标采购平台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找漏洞补短板,建立系统完善标准体系,优化平台风险防控功能。(责任科室:办公室、机关党支部、受理发布科、信息技术科、现场管理科、政府采购一科、政府采购二科)
10.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要素资源配置改革等相关内容,制定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对市场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坚持全员讲业务和交易大讲堂进机关,选送优秀年轻干部上挂锻炼、轮岗交流、学习考察,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注重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优化年轻干部成长路径;加强业务指导,配合省中心开展见证服务规范化和政府采购执行效率督导检查,指导县市区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先试工作。(责任科室:办公室、机关党支部、受理发布科)
11.做好政务信息更新公开。落实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履行“应公开尽公开”职责,依法依规做好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受理及“12345”便民服务平台受理答复相关工作,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严格落实互联网媒体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制度,强化督导,做好信息公开涉密审核及意识形态审核,提升政务信息公开质量;提高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流程信息公开。(责任科室:办公室)
12.加强信息宣传工作。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和各类新闻媒介,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办公室每季度不少于3篇,业务科室每季度分别不少于2篇被采用刊发;对信息撰写、采用情况采取季度通报制度,对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科室,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责任科室:办公室)
13.积极推进法治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日”等法治宣传活动,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落实普法责任制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提升中心干部职工依法履职能力。(责任科室:办公室)
14.强化机关规范运转。严格落实上级关于保密工作、档案管理等规定,做好涉密文件及媒介管理,开展档案管理达标升级;严格落实各项财务规定,做好预算执行和编制工作;认真做好综合协调、检查督办等工作,扎实做好全面深化改革、机关效能建设、网络舆情安全、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实现齐抓并进、平衡发展。(责任科室:办公室、机关党支部)